本文转自:柳州日报
我市加强技术指导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家禽养殖“火起来”
我市加强技术指导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家禽养殖“火起来”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张捷)“咕咕,咕咕……”的叫声此起彼伏,饲料定点投放,鹌鹑欢快啄食,这是智能养殖车间的生产场景。16日,记者从市畜牧站获悉,我市鹌鹑、肉鸽等家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除满足本地消费需求外,还将产品销往外地,家禽成为群众增收的“法宝”。
14日,在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的智能鹌鹑养殖车间,现代化设备有序运转。这里的鹌鹑养殖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控湿、控温、上料、投水等一气呵成。在一排排养殖笼里,鹌鹑蛋不断从笼中滚入收纳盘,工人们将它们一一捡入筐中。
该养殖场负责人余荣说:“鹌鹑蛋是柳州螺蛳粉原料之一,市场供不应求。基地养殖了24万只鹌鹑,每天产蛋量2500公斤,鹌鹑除了满足本地消费需求,还销往广东等地,加上鹌鹑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制作原料出售,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3500万元。”
在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肉鸽产业园,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15万只肉鸽在50个大棚里欢快地鸣叫。负责人陆础成凭借在广东积累的养殖经验,回乡创业,租地建棚,开启了肉鸽养殖的致富之路。他通过出租大棚、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古砦岭头、汶炉等村屯的15户村民上门承包大棚,共同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陆础成说,从种鸽养殖到肉鸽出栏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下来每个大棚能赚约10万元,收入相对稳定。目前该肉鸽产业园存栏种鸽10万对,预计今年可出售肉鸽150万只,主要销往上海等地,年产值预计约6000万元。
市畜牧站技术推广科科长罗志英介绍,养殖鹌鹑、肉鸽的技术要求不同,如鹌鹑养殖要保持饲养环境干燥、通风、采光充足;肉鸽养殖需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注重疾病防控和鸽舍消毒。下一步,该站将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引导群众发展更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