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沈周《鸡写生册页》,34.8×5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周善以独特手法,描绘日常所见。本幅选自《写生册》第十三开,作于弘治七年(1494)。画鸡用笔简括,在水墨浓淡干沥的变化中,呈现圆浑身躯以及羽绒蓬松的质感,体物既真,又不以形似为目的,充分流露笔墨的趣味。
明宣宗《画子母鸡图》,79.7×57.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画公鸡与母鸡带领幼雏在草地上觅食,呼哺育幼之情,跃然纸上。取材日常生活,宣扬家庭伦理,具有教化功能。画鸡笔法工谨细腻,柔和勾线参以乾笔皴擦,并敷染白粉,醒目突出,有宋人工笔写生馀韵。
明,林良《雉鸡图轴》,绢本,设色,155×92.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林良以画花鸟著称,他用粗犷的笔墨使品相富贵的禽鸟表现出野逸自然的状态,将水墨写生的灵动与宫廷画追求的写实严谨相统一,创造出新的审美情趣。
明,吕纪《寒雪山鸡图》局部,纸本,墨画,135.3×47.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家以运笔迅速的墨线、墨块为主,以干、湿笔交互运作,用飞白的线条,疾速完成枯树枝枒、山石流泉,造成黑白对比,表露荒疏寒林的景象。
明,吕纪《榴葵绶鸡图轴》,绢本,设色,200.8×10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整幅画工整富丽,又稍加写意。鸡采用钩写结合的画法。画面构图繁复而不拥塞,色彩丰富、和谐统一。整体风格兼工带写,设色艳丽而不媚俗,既保持了华贵的皇家风范,亦兼具了纵逸的笔墨意趣。
明,沈周《雄鸡芙蓉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沈周(1427-1509),号石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俱佳,为明四大家之首,承继南宋水墨画传统,开创明代写意花鸟画风,影响后世甚钜。
明,周之冕《竹鸡图轴》局部,纸本,墨笔,158×4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整幅画面墨气湿润,笔意秀挺,公鸡虽以小写意手法表现,然公鸡的体态神韵,尤其是公鸡身体随地势向前倾斜意欲发力奔出之时的动态表现得逼真写实,得形神兼备之妙,反映了周氏在写意花鸟画上的深厚功底。